推广 热搜: 作文  学习方法  小学  方法  语文  中考  励志  初中学习方法  高考  高中学习方法 

2016高中二年级地理期中考试一下卷

   日期:2021-01-11     来源:www.zhixueshuo.com    作者:智学网    浏览:745    评论:0    
核心提示:命题组:高中二年级地理组考试时间90分钟,分数100分。第Ⅰ卷(选择题,共70分)一、单项选择题(共3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70分。

命题组:高中二年级地理组
考试时间90分钟,分数100分。
第Ⅰ卷(选择题,共70分)
一、单项选择题(共35小题,每小题2分,共70分。)
1.下列是湿地资源的是:
①河流 ②麦田 ③海洋 ④沼泽
A. ①② B. ②③ C. ①③ D.①④
2.起来自于西亚区域的世界性宗教包括
A.基督教、佛教 B.基督教、伊斯兰教
C.伊斯兰教、佛教 D.印度教、伊斯兰教
图1中甲坐落于华北平原,乙坐落于长江中下游平原。读图1回答3~5题。
3. 甲、乙两地耕作规范不一样,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是
A.海拔 B.热量
C.水分 D.土壤
4. 甲、乙两地共有些地理现象是
A.广泛种植水稻 B.雨热同期
C.冬天河流结冰 D.水运发达
5. 甲地楼房南北间距一般大于乙地,
其影响原因主如果
A. 河流流向 B.海陆地方
C. 纬度地方 D.风靡风向
黄土高原区域开发历史悠久,在全国经济进步中具备要紧地位,但近些年来人地矛盾十分尖锐。据此回答6~7题。
6. 黄土高原的环境问题是
A.荒漠化 B.水土流失 C.酸雨 D.气候变暖
7. 造成这种环境问题的主要人为缘由是
A.长期以来的毁林开荒   B. 土壤疏松,降水变率大
C.过度放牧和过度樵采   D.干旱和大风现象
8. 田纳西河为了有效控制洪水灾害,采取的主要手段是
A.建设巨大航运网 B.保护环境,进步旅游业
C.进步林业,改变气候 D.兴建海量大坝,疏通河道
某物资在国际贸易中的流向为:主要出口国家和区域是俄罗斯、加拿大、瑞典、刚果、巴西等国;主要进口国是美国、日本、中国和西欧诸国。据此回答9题。
9.据进出口国家和区域判断,该物资是( )
A.森林资源 B.玉米小麦 C.石油资源 D.水力资源
10. 下面甲、乙两图为两个国家的地形剖面图,甲图剖面线为55°N,乙图剖面线为23°26'S,下列关于两国的正确叙述是( )

A.两国西部均分布有地中海气候
B.甲国地广人稀,乙国地窄人稠
C.两国都是世界上要紧的农矿商品出口国
D.甲国工农业发达,乙国经济以农牧业为主
11.下列关于图3地区内的自然地理特点,叙述正确的是:( )
A有储量丰富的煤炭、石油等能源矿产
B主要灾害性天气与亚洲高压的控制有关
C是低山丘陵广泛分布的区域
D土质疏松是造成水土流失的重要原因
依据表1完成12—13题。
12该乡现有产业中是第三产业的有:( )
A.淡水养殖业 B林业
C旅游业 D食品加工业
13.该乡在策略推行前后发生了重大变化,这说明促进农业进步,增加农民收入,需要:
A进行农业综合治理,调整农村经济结构
B切实加大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
C进步高产、优质、高效农业
D大力进步乡镇企业
图4表示①②③④四个区域三次产业的就业构成,读图回答14—15题。
14.④区域一、二、三产业的就业比率为:( )
A 37.6:17.4:45.0 B 31.6:30.5:37.9
C 15.5:24.5:60.0 D 37.6:24.5:37.9
15.四个区域中城市化水平的是:( )
A① B② C③ D④
16.下列关于地区进步的叙述,正确的是:( )
A人均国民收入指标可全方位度量一个地区的总体进步水平
B地区空间结构的演化表现出平衡—不平衡—平衡……的总体发展的动向
C在工业化阶段,地区社会经济表现出明显的均衡增长态势
D在高效益的综合进步阶段,整个地区处于不平衡的加速进步状况
17.造成国内东、中、西部地区进步差异的缘由是:( )
①自然缘由 ②社会缘由 ③经济缘由 ④技术缘由
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③④
读国内北方某区域的部分资料,回答18—19题。
18.上述资料表明,造成该区域近十年粮食平均亩产量降低的重要原因:( )
A“退耕还牧”的面积增大 B毁林开荒现象紧急
C气候发生异常,出现水旱灾害 D人口增长过快
19.现在该区域生态环境的主要问题是:( )
A风沙风险紧急 B水土流失加剧 C国内性气候减弱 D光照条件变差
材料:所谓泛珠三角,就是指粤、闽、赣、桂、琼、湘、川、贵、滇等省区和港澳区域,简称“9+2”。本着“东西互动、优势互补、互相促进、一同进步”的精神,将成为中国增长最快、进步潜力的区域之一。据此回答20—22题。
20、促进地区东西互动的首要条件是:( )
A交通情况的改变 B自然资源的开发 C人口的流动 D西电东送
21.根据国家产业政策需要,该地区对一些高耗能产业进行差别电价,下列产业在此行列的是:( )
A纺织 B电子 C食品 D电解铝
22.读下面广东某地产业结构变化示意图,其产业结构变化对“泛珠三角”地区进步带来的影响叙述正确的是:( )
A较发达区域向欠发达区域转移产业,增大了地区间的经济差异
B资源密集型产业的移入,可能对当地生态环境造成不利影响
C产业移出区域会出现紧急的失业问题
D产业的升级有益于解决当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就业重压
23.关于经济全球化的叙述,正确的是
A经济全球化指世界各国的经济均衡进步
B经济全球化使南北差距缩小
C发达国家主导世界贸易和国际金融市场,是全球化的受益者
D进步中国家从发达国家引进资金和技术,是全球化的受益者
24.图11阴影部分所示区域的农业生产种类主如果:( )
A种植业B畜牧业C混合农业D林业
25.三江平原现在有大片沼泽地尚开发未开发使用。早在2000年,国务院就下令停止开垦,重要原因是:( )
①三江平原的土壤十分贫瘠 ②湿地的生态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 ③石油资源丰富,保留工业用地 ④保护湿地,改变生态环境
A. ①③ B. ①④ C. ②④ D. ②③
据报载,国内江西中南部山区出现大片“红色荒漠”,即在亚热带湿润的岩溶区域,土壤遭受紧急侵蚀,基岩裸露,地表出现类似荒漠化景观的土地退化现象。据此,回答26-28题。
26.“红色荒漠”形成的自然缘由主如果
A.风化用途 B.风蚀用途 C.水蚀用途 D.沉积用途
27.“红色荒漠”形成的人为缘由主如果
A.破坏植被 B.过度放牧 C.开山取石 D.环境污染
28.依据“红色荒漠”的特征,对其进行治理第一要做的是
A.大力开荒种田,维持植物覆盖率 B.加大农业生产综合开发
C.进步以畜牧业为主的农业生产 D.彻底退耕还林
29.不符合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表现的是
A.城市人口比重逐步提升
B.乡村区域飞速变成城镇区域
C .城市的规模飞速扩大
D.出现逆城市化现象,城市人口向近郊区迁移,呈现出城市与乡村交错分布的景观
30.下列说法中,不是珠江三角洲区域工业化与城市化进步中 出现的问题是
A.生态环境问题日趋紧急
B.产业升级面临困境
C.外贸额占全国比重逐年上升
D.城市建设相对落后
31. 汶川地震后国内无人驾驶飞机飞速对该地灾情进行监测,主要运用了
A.遥感技术 B.地理信息技术 C.全球定位技术 D.计算机技术
GIS将不一样种类的地理空间信息储存在不一样的图层上。叠加不一样的图层可以剖析不一样要点的相互关系。回答27~28题。
32.城市交通图层与城市人口分布图层的叠加,可以
A. 计算城市水域面积 B.剖析建筑设计的合理性
C. 估算工农业生产总值 D. 为商业网点地址选择
33.对2000年与2006年城市土地使用图层进行剖析,可以
A.计算交通流量的变化 B.预测洪涝灾害的发生
C.弄清楚城市地域结构变化 D.预测城市降水变化趋势
读图,完成34~35题。
34.图中两个半岛的有关地理特点的叙述,正确的是( )
①两个半岛的西部区域均有高大山脉
②两个半岛的地形均以平原为主,河网密布
③a点所在半岛受冰川用途影响,海岸线曲折
④b点所在半岛气候由南向北国内性渐强
A.①② B.①④ C.②③ D.③④
35.两个半岛区域均有丰富的( )
A . 太阳能资源 ②水力资源 ③劳动力资源 ④铁矿资源
A.①② B.③④ C.②③ D.②④
第Ⅱ卷,(共30分)
二、综合题
36(共7分)、读“国内长江经济带部分省(市、区)国民生产总值变化图”,回答下列问题:
(1)图中的省(市、区)是国内东部经济地带的是
是中部经济地带的是: 。
(2)从图中可以看出,沿长江各省(市、区)国民生产总值变化的特征是:




37(共6分)、读“洞庭湖变迁”图,回答有关问题
(1)国内的湖泊是 ,
的淡水湖是 。
(2)乙图和甲图相比,洞庭湖的面积出了什么事变化? 。
试剖析造成这种变化的缘由:

38.阅读资料和图表,回答下列问题。(8分)
资料一:
德国鲁尔区是世界上的工业区之一。20世纪50年代以前,鲁尔区钢铁产量占到全国70%左右,煤炭产量高达80%以上,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进步过程中起着要紧有哪些用途。
资料二:
表1 德国鲁尔区煤炭、钢铁工业的变化
1957年 2005年
煤矿(座) 140 7
钢铁厂(个) 26 4
煤矿工人(万人) 47 4
钢铁工人(万人) 30 约5
资料三:
20世纪60年代以来,因为地理环境的变化,尤其是石油、天然气和核电的广泛用,造成对煤炭的需要不断所降低;伴随高新技术产业的出现,对钢铁需要量降低。鲁尔工业区从以煤炭和钢铁工业为中心的资源型生产基地,转变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,多种行业协调进步、环境优美的新型经济区。
(1)20世纪50年代以前鲁尔区进步煤炭和钢铁工业依托的地理环境是什么?
(试从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两方面剖析)

(2)图6表现出的70年代后鲁尔区产业结构变化的趋势是
。剖析其变化的缘由。
39.读美国农业带分布示意图,回答下列问题:(9分)
1)写出图中下列字母所代表的农业带名字:
(1)A是 带, C是 带,D是 带, F是 带,图中农业带的形成体现了美国农业生产的 特点。
(2)简述A农业带进步的有利自然条件是: ,社会经济条件是 。
(3)图中五大湖区是美国要紧的老工业区,是在 (矿藏)的基础上进步起来的,该工业区内有”汽车城”之称的是 (城市)。
高中二年级地理考试题目参考答案
一、选择题(共70分每小题2分)
题号 答案
1—11 D B B B C B A D A C C
12—22 C A D A B C B B A D B
23—32 C A C C A B D C A D
33---35 C D D
二、二、综合题(30分)
36(7分)(1)江苏、浙江 湖北、湖南(每一个1分,共4分)
(2)①从时间上看,各省(市、区)的国民生产总值逐年增长
②从地区差异的角度看,东部、中部及西部经济地带差异明显,地处东部经济地带的省份国民生产总值一般都大于中、西部区域,东部省份的国民经济增长速度也快于中、西部。(,共3分)
37(共6分)、(1)青海湖 鄱阳湖 (各1分)
(2)缩小 (1分)
缘由主要有两方面:
自然原因①全球变暖,蒸发加剧,湖泊水量降低;人为原因①围湖造田;②人为的植被破坏加剧水土流失,加速湖泊的泥沙淤积。(3分)
38.(共8分 )
(1)4分
自然环境: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,离铁矿近,水源充足;
社 会环境:世界对钢铁需要量大(市场广阔),交通便利。
(2)4分
趋势:产业结构改变的趋势是第二产业比重渐渐减少,第三产业的比重渐渐上升。(1分)
缘由:新能源的开发和用,煤炭开采本钱的升高,世界对煤炭和钢铁的需要量降低,环境污染紧急、政策的支持等。(答出其中3点即可得3分)
39.(共9分)
乳畜 小麦 玉米 棉花 区域专门化(5分)
气候湿冷,土壤贫瘠,不利于种植,利于多汁牧草成长 市场广大(2分)
煤铁 底特律(2分)

 
标签: 高二
 
更多>智慧教育相关文章
考试报名
推荐图文
推荐智慧教育
点击排行
网站首页  |  关于我们  |  联系方式  |  使用协议  |  版权隐私  |  网站地图  |  排名推广  |  广告服务  |  网站留言  |  RSS订阅  |  违规举报
学知猫-成人高考,自学考试,会计职称,中小学教育培训